每畝增產100公斤!“袁夢計劃”實現了!
9月24日,2021年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優質水稻測產暨“畝增產100公斤技術模式”現場觀摩會上,專家組隨機選取了位于烏蘭浩特市烏蘭哈達鎮西白音嘎查的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水稻科研基地的3塊稻田進行現場實割測產,在綜合分析水分含量及雜質含量等因素后,得出了喜人的測算結果:3塊稻田平均畝產分別為714.8公斤、685公斤和751公斤,3塊田的平均畝產為715.3公斤,與2018年的平均畝產不足600公斤相比,成功實現了3年畝增產100公斤的計劃。
2021年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優質水稻測產暨“畝增產100公斤技術模式”現場觀摩會。
優質水稻測算結果標志著2018年10月16日,袁隆平院士在親臨興安盟參加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授牌儀式上提出的力爭在3年內實現興安盟水稻畝增產100公斤的“袁夢計劃”如期實現了。
“這3年我們在品種研發的基礎上,在插秧、施肥、用藥等方面規范種植,總結出了一套高產技術,今后一段時間,我們將做一個教程供興安盟種植戶學習,讓水稻種植戶在用我們研發的品種的基礎上,再用我們的這套種植技術,使種植戶能獲得更高的產量,有更好的收益?!迸d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站長王世剛說。2021年,工作站在興安盟扎賚特旗、科右前旗、科右中旗、烏蘭浩特市等四個旗縣市新增了畝增產100公斤試驗示范點。
為了實現“袁夢計劃”,2018年以來,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在水稻新品種選育、高產栽培技術研究、節水技術、信息化技術集成創新及科研成果轉化推廣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建設了水稻育種科研基地260畝、水稻標準化生產和繁種基地1710畝、鹽堿地綜合利用基地3847畝、旱作基地785畝、水稻旱作節水基地280畝、海南南繁基地40畝,總面積達到6922畝,有效保障了科技研發的場地需求。
同時,為了提升科技研發的創新力,成果轉化的影響力,興安盟先后成立了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興安盟分中心和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興安盟試驗基地,承擔了自治區“北方寒地水稻及區域耐鹽堿水稻提質增效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示范”項目,積極開展北方寒地優質水稻新品種選育研究、優質水稻豐產栽培技術研究、興安盟耐鹽堿水稻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集成研究、信息化技術在水稻生產中的應用研究、水稻節水高效栽培技術集成研究。3年內已審定通過水稻新品種3個,為構建“興安盟水稻畝增產100公斤技術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品種基礎。